《道德经》13章 宠辱若惊

来源:须弥芥子 分类:典籍 时间:2019-09-27 阅读:923
译文 注释 引语 评析

宠辱若惊①,贵大患若身②。何谓宠辱若惊?宠为下③,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何谓贵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,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④?故贵以身为天下,若可寄天下;爱以身为天下,若可托天下⑤。

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,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。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?得宠是卑下的,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,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。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。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?我之所以有大患,是因为我有身体;如果我没有身体,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?所以,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,天下就可以托付他;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,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。

①宠辱:荣宠和侮辱。 ②贵大患若身:贵,珍贵、重视。重视大患就像珍贵自己的身体一样。 ③宠为下:受到宠爱是光荣的、下等的。 ④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:意为如果我没有身体,有什么大患可言呢? ⑤此句意为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,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;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,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。

这一章讲的是人的尊严问题。老子强调“贵身”的思想,论述了宠辱对人身的危害。老子认为,一个理想的治者,首要在于“贵身”,不胡作妄为。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,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,也就可使人们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,让他担当治理天下的任务。在上一章里,老子说到“为腹不为目”的“圣人”,能够“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”,才可以担负天下重任。此章接着说“宠辱若惊”。在他看来,得宠者以得宠为殊荣,为了不致失去殊荣,便在赐宠者面前诚惶诚恐,曲意逢迎。他认为,“宠”和“辱”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,并没有两样,受辱固然损伤了自尊,受宠何尝不损害人自身的人格尊严呢?得宠者总觉得受宠是一份意外的殊荣,便担心失去,因而人格尊严无形地受到损害。如果一个人未经受任何辱与宠,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,保持自己完整、独立的人格。

本章所讲关于“贵身”和人的尊严问题,大意是说“圣人”不以宠辱荣患等身外之事易其身,这是接着上一章“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”的而言的。凡能够真正做到“为腹不为目”,不为外界荣辱乱心分神者,才有能力担负治理天下的重责。对于本章主旨,王夫之作过如下精辟的发挥。他说:“众人纳天下于身,至人外其身于天下。夫不见纳天下者,有必至之忧患乎?宠至若惊,辱来若惊,则是纳天下者,纳惊以自滑也。大患在天下,纳而贵之与身等。夫身且为患,而贵患以为重累之身,是纳患以自梏也。惟无身者,以耳任耳,不为天下听;以目任目,不为天下视;吾之耳目静,而天下之视听不荧,惊患去已,而消于天下,是以百姓履籍而不匹倾。”(王夫之:《老子衍》)

一般人对于身体的宠辱荣患十分看重,甚至于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。人生在世,难免要与功名利禄、荣辱得失打交道。许多人是以荣庞和功利名禄为人生最高理想,目的就是为享荣华富贵、福祐子孙。总之,人活着就是为了寿、名、位、货等身边之物。对于功名利禄,可说是人人都需要。但是,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,人与人的态度就不同了。如果你把它摆在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位置之上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老子从“贵身”的角度出发,认为生命远过贵于名利荣宠,要清静寡欲,一切声色货利之事,皆无所动于中,然后可以受天下之重寄,而为万民所托命。这种态度基本上是正确的。

道德经 目录

  • 1 老子《道德经》(原文)
  • 2 《道德经》01章 道,可道,非恒道
  • 3 《道德经》02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
  • 4 《道德经》03章 不尚贤
  • 5 《道德经》04章 道冲,而用之或不盈
  • 6 《道德经》05章 天地不仁
  • 7 《道德经》06章 谷神不死
  • 8 《道德经》07章 天长地久
  • 9 《道德经》08章 上善若水
  • 10 《道德经》09章 持而盈之
  • 11 《道德经》10章 载营魄抱一
  • 12 《道德经》11章 三十辐共一毂
  • 13 《道德经》12章 五色令人目盲
  • 14 《道德经》13章 宠辱若惊
  • 15 《道德经》14章 视之不见
  • 16 《道德经》15章 古之善为道者
  • 17 《道德经》16章 致虚极
  • 18 《道德经》17章 太上,不知有之
  • 19 《道德经》18章 大道废,有仁义
  • 20 《道德经》19章 绝圣弃智
  • 21 《道德经》20章 唯之与阿,相去几何
  • 22 《道德经》21章 孔德之容
  • 23 《道德经》22章 曲则全
  • 24 《道德经》23章 希言自然
  • 25 《道德经》24章 企者不立
  • 26 《道德经》25章 有物混成
  • 27 《道德经》26章 重为轻根
  • 28 《道德经》27章 善行,无辙迹
  • 29 《道德经》28章 知其雄
  • 30 《道德经》29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
  • 31 《道德经》30章 以道佐人主者
  • 32 《道德经》31章 夫兵者,不祥之器
  • 33 《道德经》32章 道常无名
  • 34 《道德经》33章 知人者智
  • 35 《道德经》34章 大道泛兮
  • 36 《道德经》35章 执大象
  • 37 《道德经》36章 将欲歙之
  • 38 《道德经》37章 道恒无名,侯王若能守之
  • 39 《道德经》38章 上德不德
  • 40 《道德经》39章 昔之得一者
  • 41 《道德经》40章 反者道之动
  • 42 《道德经》41章 上士闻道
  • 43 《道德经》42章 道生一
  • 44 《道德经》43章 天下之至柔
  • 45 《道德经》44章 名与身孰亲
  • 46 《道德经》45章 大成若缺
  • 47 《道德经》46章 天下有道
  • 48 《道德经》47章 不出户,知天下
  • 49 《道德经》48章 为学日益
  • 50 《道德经》49章 圣人常无心
  • 51 《道德经》50章 出生入死
  • 52 《道德经》51章 道生之
  • 53 《道德经》52章 天下有始
  • 54 《道德经》53章 使我介然有知
  • 55 《道德经》54章 善建者不拔
  • 56 《道德经》55章 含「德」之厚
  • 57 《道德经》56章 知者不言
  • 58 《道德经》57章 以正治国
  • 59 《道德经》58章 其政闷闷
  • 60 《道德经》59章 治人事天
  • 61 《道德经》60章 治大国,若烹小鲜
  • 62 《道德经》61章 大国者下流
  • 63 《道德经》62章 道者万物之奥
  • 64 《道德经》63章 为无为
  • 65 《道德经》64章 其安易持
  • 66 《道德经》65章 古之善为道者
  • 67 《道德经》66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
  • 68 《道德经》67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
  • 69 《道德经》68章 善为士者,不武
  • 70 《道德经》69章 用兵有言
  • 71 《道德经》70章 吾言甚易知
  • 72 《道德经》71章,知不知
  • 73 《道德经》72章,民不畏威
  • 74 《道德经》73章,勇于敢则杀
  • 75 《道德经》74章,民不畏死
  • 76 《道德经》75章,民之饥
  • 77 《道德经》76章,人之生也柔弱
  • 78 《道德经》77章,天之道
  • 79 《道德经》78章,天下莫柔弱于水
  • 80 《道德经》79章,和大怨
  • 81 《道德经》80章,小邦寡民
  • 82 《道德经》81章,信言不美
  • 83 《道德经》说明
  • 今日天气 ···

    ···

    ···

    ···

    最近综合
    《古文观止》五人墓碑记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徐文长传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青霞先生文集序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沧浪亭记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吴山图记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报刘一丈书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信陵君救赵论 10-31
    最近人气
    《本草纲目》李时珍 09-15
    道德经 09-27
    周易 08-27
    诗经 06-24
    《法华经》(妙法莲华经) 09-16
    性命圭旨 11-27
    千金方·千金翼方 06-06
    黄庭经 08-27
    北京 上海 杭州 深圳 广州 西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