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02) 云母 白石英 蓬砂 矾石 绿矾

来源:须弥芥子 分类:典籍 时间:2019-09-15 阅读:1139
云母
释名  
气味 甘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 身皮死肌,中风寒热,如在车船上,除邪气,安五脏,益子精,明目,久服轻身延年。下气坚肌,续绝补中,疗五劳七伤,虚损少气,止痢,久服悦泽不老,耐寒暑,志高神仙。主下痢肠癖补肾冷。
附方 痰饮头痛,往来寒热;云母粉二两炼过,恒山一两,为末。每服方寸匕,汤服敢吐,忌生葱,生菜。小儿下痢,赤白及水痢。云母半两,煮白粥调服之。一切恶疮;云母粉傅之。风热汗出;水和云母粉服三钱,不过再服立愈。

白石英
释名  
气味 甘、微温、无毒
主治
  1. 风虚冷痹,肾虚耳聋。取磁石五两,经火煅、醋淬各五次,加白石英五两,装入绢袋,浸一升酒中,过五、六天后,分次温取。酒尽,可再添酒。
  2. 惊悸善忘(上隔风热,心脏不安,宜化痰安神)。用白石英一两、朱砂一两,共研细。饭后煎金银汤送下。
  3. 石水肿坚(按:病象是四肢瘦,肚子大,腹水胀如坚石)。用白石英十两,捶成豆子大,装入瓷瓶,浸酒二斗瓶口泥封,周围以马粪和糠火烧之,常令小沸。约六小时后停火。第二天开始服用,每次服酒大半杯。一天三次,酒尽后,可再加酒如上法烧一次。
附方  

蓬砂
释名 亦名鹏砂、盆砂。一作硼砂。
气味 苦、辛、暖、无毒(李明珍认为:甘、微咸、凉、无毒)。
主治
  1. 鼻血不止。用硼砂一钱,水冲服立止。
  2. 肺痨。用硼砂、硇砂、兔屎,等分为末,加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七丸。生甘草一分,以水一杯揉汁,送药丸下。
  3. 咽喉谷贼(按:指咽喉为谷物芒刺所伤,引起肿痛)。用硼砂、硭硝,等分为末,取半钱和蜜含咽。
  4. 咽喉肿痛。用硼砂、白梅等分,捣成丸子,如芡子大。每次含经一丸。
  5. 喉痹、牙疳。用硼砂粉吹痛处。
  6. 骨鲠在咽。用硼砂一小块含化咽汁。
  7. 弩肉瘀突。用硼砂一钱、片脑少许,研细,以灯草蘸药点弩肉上。
附方  

矾石
释名 亦名涅石、羽涅、羽泽;煅枯者名巴石,轻白者名柳絮矾。
气味 酸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  1. 痰中风。用白矾一两、牙皂角五钱,共研细。每服一钱,温开水送下。
  2. 胸胃积痰(头痛,不思饮食)。矾石一两,入水二升中煮成一升,加蜜半合。频频取饮,不久即大吐积痰。如不吐,可喝一点开水引吐。
  3. 风痰 病。用生白矾一两、细茶五钱,共研为末。和蜜成丸,如梧子大。小儿一岁吃十丸,大人可吃五十丸。久服,痰自大便排出,病根可断。此方名“化痰丸。
  4. 牙关紧闭不开。用白矾、食盐等分,研细,搽牙,涎出自开。
  5. 喉痈乳蛾。用白矾三钱,放锅中加水熔化,投入劈天的巴豆三粒,在火上煎干。去豆,研矾为末,点患处,病重得以醋调罐。此方名“济生帐带散”,亦名“通箠散”。
  6. 咽喉谷贼肿痛。用生白矾末点肿处,吐涎。以有痒感为度。
  7. 小舌垂长,咽中烦闷。用白矾(烧灰)、食盐等分,研细。筷子蘸药频点小舌上,涎水充出,小舌即渐复位。
  8. 牙齿肿痛。用白矾一两,烧成灰,蜂房一两,微灸。每用二钱,水煎含漱,去涎。
  9. 齿龈出血不止。用白矾一两,加在水三升中煮成一升,含漱。
  10. 口舌生疮。用白矾、铅丹(水飞,炒过)等分,研细,搽患处。
  11. 小儿鹅口疮(满口白烂)。用枯矾(煅过的白矾)一钱、丹砂二分,共研为末,每次以少许敷患处。一天三次,有效。
  12. 鼻血不止。用枯矾末吹鼻内。
  13. 鼻中息肉。用白矾烧成末,和猪油、棉花裹好,塞鼻孔中。几天后,息肉脱落。又方:白矾一两,蓖麻仁七个,盐梅肉五个,麝香少许,捣匀,捏成丸子,用棉花崐裹着塞鼻内,息肉自下。
  14. 双目红肿。用甘草水磨白矾,敷眼泡上,或用枯矾频搽眉心。
  15. 烂眼睑。用煅白矾一两、铜青三钱,共研为末,泡开水中,澄清后以水洗眼。16、 耳。用枯矾粉一两、铅丹粉(炒)一钱,和匀,每日吹入耳中。
  16. 风温膝痛。用白矾烧过,研细。取一汤匙矾粉投沸水中,淋洗痛处。
  17. 黄肿、水肿。用白矾二两、青矾一两、白面粉半斤,同炒红;另用醋煮米粉成糊,和药为丸。每服三十丸,枣汤送下。此方名“推车丸”。
  18. 女劳黄疸。方见“硝石”条。
  19. 妇女白沃(月经不调,子宫坚硬,常从阴道中流出白色污物)。用杏仁同烧过的白矾调匀,加蜜成丸,枣核大,塞阴道中。一天换药一次。
  20. 遗尿。用枯矾、牡蛎粉,等分为末,每服一小匙,温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。
  21. 二便不通。用白矾末填满脐中,滴入冷水,如觉冷透腹内,二便自通。如脐平不能填药时,周围用纸圈隔起来。
  22. 上吐下泻。用枯矾末一钱,百沸汤调下。
  23. 伏暑泄泻。用白矾煅为末,醋糊成丸,按年龄大小取适当分量,木瓜汤送下。此方名“玉华丹”。
  24. 老人泄泻不止。用枯矾一两、诃黎勒(煨过)七钱半,共研为末。每服二钱,米汤送下。
  25. 赤白痢。用白矾(水飞)和面粉(醋飞)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赤痢,以甘草汤送下。
  26. 反胃呕吐。用白矾、硫磺各二两,烧过,加丹砂一分,共研为末,面糊成丸,如小豆大。每服十五丸,姜汤送下。又方:枯矾三两,加蒸饼糊成丸子,如梧子大每服十五丸,定心服,米汤送下。
  27. 化痰治嗽。用明矾二两、生参末一两、苦醋二升,熬成膏子。等稍干,做成丸子,如豌豆大。每次取一丸放在舌头下面,痰消嗽止。又方:只用明矾末,加醋紛糊,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睡时服二、三十丸,茶送下。又方:明矾半烧半生,山栀子炒黑,等分为末,姜汁糊为丸,服法同上方。又方:白矾、茶叶,等分为末糊成丸子,服法亦同上方。
  28. 刀伤。用白矾、铅丹,等分为末,敷伤处。
  29. 漆疮作痒。用白矾煎汤洗擦。
  30. 牛皮癣。用石榴皮蘸白矾粉搽抹。切勿用醋。
  31. 小儿风疹。用白矾烧过投热酒中,蘸酒涂疹。
  32. 脸上身上长瘊子。用白矾、地肤子等分,煎水,经常洗擦。
  33. 鱼口疮。用枯矾研细,调面敷上。
  34. 趾甲疮(趾甲嵌入肉中作疮,不能穿鞋)。用白矾烧灰涂在疮上,好肉慢慢生出。嵌到肉里的甲鱼,要小心剥去。
  35. 鸡眼肉刺。用枯矾、铅丹、朴硝,等分为末,搽患处。次日洗脚两、三次。
  36. 疔疮肿毒。用白矾末五钱,和煨熟的葱白,捣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钱五分,酒送下。无效,可再用。久病的人和妊妇,忌用此药。
  37. 痈疽肿毒。用好白矾一两,生研,调在七钱熔化了的黄蜡中,和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十丸,逐渐加至二十丸,熟水送下。此方名“黄矾丸”,亦名“蜡矾丸,不仅能止痛生肌,还能防毒气内攻。
  38. 交接劳复(房事之后,突发病,阴囊肿大, 丸缩入,腹痛难忍)。用白矾一分,硝石三分,大麦粥送服。一天服三次。
附方 李明珍总结矾石的功用有四条:(一)因其酸苦,有涌泄之力,故能“吐利风热之痰涎”;(二)因其酸涩,有收敛之力,故能“治诸血痛、脱肛、阴挺、疮疡”;(三)因有燥温之力,故能“治痰饮、泄利、崩带、风眼”;(四)因有解毒之力,故能“治喉痹、阴疽、中蛊、蛇虫伤螫。”

《本草纲目》李时珍 目录

  • 1 《本草纲目》水部(01) 露水 明水 明水 浆水 腊雪
  • 2 《本草纲目》水部(02) 夏冰 半天河 热汤 流水 井泉水
  • 3 《本草纲目》水部(03) 醴泉 地浆 温汤 盐胆水 阿井泉
  • 4 《本草纲目》水部(04) 雨水 神水 碧海水 山岩泉水 潦水
  • 5 《本草纲目》水部(05) 节气水 车辙中水 齑水 洗手足水 洗儿汤
  • 6 《本草纲目》水部(06) 铜壶滴漏水 磨刀水 浸蓝水
  • 7 《本草纲目》火部(01) 炭火 艾火 神灯火 针火 灯火
  • 8 《本草纲目》火部(02) 芦火 桑柴火
  • 9 《本草纲目》土部(01) 白垩 黄土 东壁土 锻灶灰 胡燕窠土
  • 10 《本草纲目》土部(02) 土蜂窠 蜣螂转丸 石碱 蚁垤土 白蚁泥
  • 11 《本草纲目》土部(03) 蚯蚓泥 梁上尘 乌爹泥 伏龙肝 土墼
  • 12 《本草纲目》土部(04) 百草霜 白瓷器 乌古瓦 古砖 烟胶
  • 13 《本草纲目》土部(05) 釜脐墨 墨 香炉灰 门臼尘 砂锅
  • 14 《本草纲目》土部(06) 甘锅 田中泥 檐溜下泥 粪坑底泥 尿坑泥
  • 15 《本草纲目》土部(07) 犬尿泥 白鳝泥 赤土 太阳土 千步峰
  • 16 《本草纲目》土部(08) 烧尸场上土 螺蛳泥
  • 17 《本草纲目》金部(01) 金 银 自然铜 水银粉 铜青
  • 18 《本草纲目》金部(02) 铅 铅霜 水银 粉锡 钢
  • 19 《本草纲目》金部(03) 密陀僧 锡 铁落 铁 铁粉
  • 20 《本草纲目》金部(04) 铁锈 铁精 金浆 诸铜器 诸铁器
  • 21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01) 铅丹 丹砂 石硫赤 石硫磺 玉
  • 22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02) 云母 白石英 蓬砂 矾石 绿矾
  • 23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03) 黄矾 硇砂 粉霜 银朱 灵砂
  • 24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04) 硝石 雄黄 雌黄 石膏 玄明粉
  • 25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05) 滑石 不灰木 五色石脂 朴硝 炉甘石
  • 26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06) 无名异 石钟乳 玄精石 石脑油 石炭
  • 27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07) 石灰 凝水石 浮石 阳起石 慈石
  • 28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08) 卤咸 代赭石 禹余粮 空青 戎盐
  • 29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09) 曾青 绿青 扁青 食盐 石胆
  • 30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10) 砒石 金星石 石燕 礞石 花乳石
  • 31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11) 金牙石 紫石英 菩萨石 锡吝脂 宝石
  • 32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12) 蜜栗子 铜矿石 青琅玕 珊瑚 马脑
  • 33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13) 玻璃 水精 琉璃 石面 石芝
  • 34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14) 土黄 金刚石 砭石 杓上砂 石鳖
  • 35 《本草纲目》石部(15) 雷墨 汤瓶内硷
  • 36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01) 甘草 黄芪 人参 芎穷 沙参
  • 37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02) 荠苠 桔梗 当归 长松 黄精
  • 38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03) 萎蕤 铁线草 知母 肉苁蓉 列当
  • 39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04) 锦地罗 锁阳 赤箭 术 白前
  • 40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05) 苍术 狗脊 贯众 白薇 巴戟天
  • 41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06) 远志 淫羊藿 徐长卿 仙茅 玄参
  • 42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07) 地榆 及己 丹参 紫参 紫草
  • 43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08) 杜衡 白头翁 白及 三七 细辛
  • 44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09) 黄连 胡黄连 黄岑 龙胆 秦艽
  • 45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10) 茈胡(柴胡) 前胡 白茅 防风 独活
  • 46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11) 土当归 石蒜 升麻 苦参 白鲜
  • 47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12) 山慈姑 延胡索 贝母 旋复花 青葙
  • 48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13) 蘼无 蛇床 藁本 恶实 白芷
  • 49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14) 芍药 牡丹 蠡实 木香 甘松香
  • 50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15) 杜若 胡芦巴 高良姜 豆蔻 白豆蔻
  • 51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16) 小青 缩砂密 益智子 荜茇 大青
  • 52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17) 肉豆蔻 补骨脂 姜黄 苘麻 郁金
  • 53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18) 蓬莪术 荆三棱 苎麻 莎草香附子 藿香
  • 54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19) 薰草 大蓟、小蓟 兰草 泽兰 马兰
  • 55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20) 漏卢 香薷 假苏 薄荷 续断
  • 56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21) 苏 水苏 菊 燕脂 野菊
  • 57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22) 淹闾 艾 番红花 茵陈蒿 青蒿
  • 58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23) 白蒿 红蓝花 茺蔚(益母草) 夏枯草 刘寄奴草
  • 59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24) 鸡冠花 呆耳 天名精 希莶 狼牙
  • 60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25) 箬 芦 甘蕉 防葵 蓑荷
  • 61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26) 麻黄 木贼 狼毒 灯心草 地黄
  • 62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27) 牛膝 商陆 紫菀 麦门冬 萱草
  • 63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28) 大黄 淡竹叶 鸭跖草 葵 见肿消
  • 64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29) 蜀葵 龙葵 酸浆 紫花地丁 蜀羊泉
  • 65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30) 败酱 款冬花 半边莲 鼠曲草 决明
  • 66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31) 地肤 海金沙 瞿麦 王不留行 葶苈
  • 67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32) 谷精草 车前 马鞭草 蛇含 蒺藜
  • 68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33) 鼠尾草 鳢肠 连翘 匾蓄 蒴翟
  • 69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34) 蓝 蓝淀 虎杖 青黛 甘蓝
  • 70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35) 蓼 荭草 水蓼 马蓼 闾茹
  • 71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36) 大戟 黄药子 山豆根 泽漆 白蔹
  • 72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37) 甘遂 续随子 莨菪 土茯苓 蓖麻
  • 73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38) 常山 蜀漆 菝葜 藜芦 附子
  • 74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39) 天雄 萆解 侧子 漏篮子 乌头
  • 75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40) 何首乌 白附子 虎掌 局箬 百部
  • 76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41) 半夏 蚤休 鬼臼 天门冬 射干
  • 77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42) 玉簪 风仙 葛 坐拿草 曼陀罗花
  • 78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43) 羊踯躅 王瓜 芫花 莽草 茵芋
  • 79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44) 栝楼 石龙芮 钩吻 菟丝子 月季花
  • 80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45) 五味子 覆盆子 使君子 营实墙蘼 木鳖子
  • 81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46) 番木鳖 马兜铃 旋花 盍藤子 预知子
  • 82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47) 牵牛子 紫葳 白药子 威灵仙 茜草
  • 83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48) 马勃 防己 通草 通脱木 石松
  • 84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49) 钩藤 白英 乌蔹莓 卷柏 律草
  • 85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50) 络石 木莲 土马 忍冬 藤类(12种)
  • 86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51) 泽泻 昨叶何草 羊蹄 酸模 菖蒲
  • 87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52) 陟厘 香蒲、莆黄 菰 水萍 地锦
  • 88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53) 苹 萍蓬草 水藻 酢浆草 海藻
  • 89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54) 昆布 石斛 螺厣草 骨碎补 石韦
  • 90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55) 金星草 石胡荽 景天 虎耳草 佛甲草
  • 91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(01) 绿萼梅
  • 92 《本草纲目》谷部(01) 胡麻 大麻 小麦 大麦 雀麦
  • 93 《本草纲目》谷部(02) 荞麦 稻 粳 籼 稷
  • 94 《本草纲目》谷部(03) 黍 蜀黍 玉蜀黍 粱 粟
  • 95 《本草纲目》谷部(04) 参子 稗 薏苡仁 罂子粟 阿芙蓉
  • 96 《本草纲目》谷部(05) 大豆 大豆黄卷 黄大豆 赤小豆 绿豆
  • 97 《本草纲目》谷部(06) 豌豆 蚕豆 豇豆 扁豆 刀豆
  • 98 《本草纲目》谷部(07) 大豆豉 豆腐 蒸饼 曲 神曲
  • 99 《本草纲目》谷部(08) 红曲 蘖米 饴糖 酱 醋
  • 100 《本草纲目》谷部(09) 秫 酒 烧酒 糟 青襄
  • 101 《本草纲目》谷部(10) 亚麻 苦荞麦 裸麦 狼尾草 沙蓬
  • 102 《本草纲目》谷部(11) 菰米 守气 自然谷 白豆 黎豆
  • 103 《本草纲目》谷部(12) 豆黄
  • 104 《本草纲目》菜部(01) 韭 葱 薤 石耳 蒜
  • 105 《本草纲目》菜部(02) 葫 芸薹 地耳 菘 芥
  • 106 《本草纲目》菜部(03) 白芥 土菌 芜菁 莱菔 生姜
  • 107 《本草纲目》菜部(04) 鸡菌 干姜 胡荽 水芹 蘑菰蕈
  • 108 《本草纲目》菜部(05) 怀香 波菜 荠菜 香蕈 菥蓂
  • 109 《本草纲目》菜部(06) 鸡肠草 苜蓿 皂荚蕈 苋 马齿苋
  • 110 《本草纲目》菜部(07) 苦菜土 木耳 莴苣 翻白草 蒲公英
  • 111 《本草纲目》菜部(08) 芝 蕺 蕨 薇泥 睡菜
  • 112 《本草纲目》菜部(09) 翘摇 鹿藿 藜 龙须菜 芋
  • 113 《本草纲目》菜部(10) 薯蓣 甘薯 鹿角菜 百合 竹笋
  • 114 《本草纲目》菜部(11) 茄 石花菜 壶卢 苦瓠 冬瓜
  • 115 《本草纲目》菜部(12) 紫菜 南瓜 胡瓜 丝瓜 苦瓜
  • 116 《本草纲目》菜部(13) 石莼
  • 117 《本草纲目》果部(01) 李 杏 巴旦杏 梅 榔梅
  • 118 《本草纲目》果部(02) 桃 栗 枣 梨 木瓜
  • 119 《本草纲目》果部(03) 楂子 榲柏 山楂 林檎 柿
  • 120 《本草纲目》果部(04) 安石榴 橘 柑 橙 柚
  • 121 《本草纲目》果部(05) 枸橼 枇杷 杨梅 樱桃 银杏
  • 122 《本草纲目》果部(06) 胡桃 榛子 阿月浑子 橡实 槲实
  • 123 《本草纲目》果部(07) 荔枝 龙眼 橄榄 榧实 海松子
  • 124 《本草纲目》果部(08) 槟榔 椰子 波罗蜜 无花果 马槟榔
  • 125 《本草纲目》果部(09) 枳 秦椒 蜀椒 胡椒 毕澄茄
  • 126 《本草纲目》果部(10) 吴茱萸 盐麸子 茗 甜瓜 西瓜
  • 127 《本草纲目》果部(11) 葡萄 婴奥 猕猴桃 甘蔗 沙糖
  • 128 《本草纲目》果部(12) 石蜜 莲藕 芰实 芡实 乌芋
  • 129 《本草纲目》果部(13) 慈姑 金橘
  • 130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01) 柏 松 杉 秦皮 桂
  • 131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02) 筒桂 木兰 槐 辛夷 沉香
  • 132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03) 丁香 芜荑 檀香 降真香 楠
  • 133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04) 白杨 樟 钓樟 乌药 水杨
  • 134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05) 欀香 枫香脂 薰陆香 柽柳 没药
  • 135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06) 骐竭 安息香 柳 苏合香
  • 136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07) 龙脑香 樟脑 榉 阿魏 芦荟
  • 137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08) 蘖木 诃黎勒 檀桓 小蘖 厚朴
  • 138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09) 无患子 杜仲 椿樗 漆 肥筇荚
  • 139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10) 楸 桐 梧桐 皂荚 罂子桐
  • 140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11) 海桐 楝 合欢 棕榈 桦木
  • 141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12) 苏方木 乌木 乌臼木 巴豆 大风子
  • 142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13) 相思子 桑 柘 楮 枳
  • 143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14) 枸橘 栀子 酸枣 白棘 蕤核
  • 144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15) 山茱萸 胡颓子 金樱子 郁李 鼠李
  • 145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16) 女贞 南烛 冬青 枸骨 卫矛
  • 146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17) 五加 枸杞 石南 牡荆 紫荆
  • 147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18) 木槿 芙蓉 接骨木 琥珀 茯苓
  • 148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19) 猪苓 竹 竹黄 雷丸 桑上寄生
  • 149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(20) 榆
  • 150 《本草纲目》虫部(01) 蜂蜜 蜜蜡 蜜蜂 蛔虫 土蜂
  • 151 《本草纲目》虫部(02) 露蜂房 艺翁 蛞蝓 虫白蜡 五倍子
  • 152 《本草纲目》虫部(03) 螳螂桑 蜗牛 蚕 原蚕 九香虫
  • 153 《本草纲目》虫部(04) 蚯蚓 樗鸡 斑蝥 芫青 蜈蚣
  • 154 《本草纲目》虫部(05) 葛上亭长 地胆 蜘蛛 蝌蚪 壁钱
  • 155 《本草纲目》虫部(06) 蝎 水蛭 蛙 蛆 蛴螬
  • 156 《本草纲目》虫部(07) 蚱蝉 蛤蟆 蝉蜕 蜣螂 天牛
  • 157 《本草纲目》虫部(08) 蟾蜍 蝼蛄 萤火 衣鱼 蜚虻
  • 158 《本草纲目》虫部(09) 鼠妇 虫 蜚蠊
  • 159 《本草纲目》鳞部(01) 龙 吊 鳄鱼 鱼子 鲮鲤
  • 160 《本草纲目》鳞部(02) 石龙子 守宫 鳔 蛤蚧 蛇蜕
  • 161 《本草纲目》鳞部(03) 蚺蛇 海马 白花蛇 乌蛇 水蛇
  • 162 《本草纲目》鳞部(04) 虾 鲤鱼 青鱼 石首鱼 曲贼鱼
  • 163 《本草纲目》鳞部(05) 鲥鱼 鲫鱼 鳜鱼 黄颡鱼 金鱼
  • 164 《本草纲目》鳞部(06) 鳢鱼 鳗鲡鱼 鳅鱼 鳝鱼
  • 165 《本草纲目》介部(01) 水龟 玳瑁 鳖 蜗螺 蟹
  • 166 《本草纲目》介部(02) 牡蛎 蚌 田螺 真珠 石决明
  • 167 《本草纲目》介部(03) 海蛤 淡菜 蛤蜊 车渠 贝子
  • 168 《本草纲目》禽部(01) 鹤 鹈鹕 鹅 鹗 鹜
  • 169 《本草纲目》禽部(02) 凫 鸡 鹰 雉 鸽
  • 170 《本草纲目》禽部(03) 雀 鹊 伏翼 寒号虫 斑鸠
  • 171 《本草纲目》禽部(04) 乌鸦
  • 172 《本草纲目》兽部(06) 豕 狗 羊 牛 马
  • 173 《本草纲目》兽部(06) 驴 驼 猕猴 黄明胶 阿胶
  • 174 《本草纲目》兽部(06) 牛黄 鮓答 狗宝 虎 豹
  • 175 《本草纲目》兽部(06) 象 犀 野猪 熊 羚羊
  • 176 《本草纲目》兽部(06) 鹿 麋 麝 灵猫 猫
  • 177 《本草纲目》兽部(06) 湍 兔 水獭 鼠 猬
  • 178 《本草纲目》兽部(07) 酪 酥 醍醐 乳腐 狮
  • 179 《本草纲目》兽部(08) 猫牛 野马 豪猪 山羊 麂
  • 180 《本草纲目》兽部(09) 獐 狸 风狸 狐 貉
  • 181 《本草纲目》兽部(10) 獾 木狗 豺 狼 腽肭兽
  • 182 《本草纲目》兽部(11) 鼹鼠 鼫鼠 竹鼬 土拨鼠 貂鼠
  • 183 《本草纲目》兽部(12) 黄鼠 鼬鼠 牡鼠
  • 184 《本草纲目》人部(01) 乱发 人中黄 人尿 人乳 溺白
  • 185 《本草纲目》人部(02) 秋石 人胞 人牙 天灵盖 人粪
  • 今日天气 ···

    ···

    ···

    ···

    最近综合
    《古文观止》五人墓碑记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徐文长传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青霞先生文集序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沧浪亭记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吴山图记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报刘一丈书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信陵君救赵论 10-31
    最近人气
    《本草纲目》李时珍 09-15
    道德经 09-27
    周易 08-27
    诗经 06-24
    《法华经》(妙法莲华经) 09-16
    性命圭旨 11-27
    千金方·千金翼方 06-06
    黄庭经 08-27
    北京 上海 杭州 深圳 广州 西安
    绿矾
    释名 亦名皂矾、青矾。煅红者名绛矾或矾红。
    气味 酸、凉、无毒。
    主治
    1. 脾弱黄肿。用苍术二斤(淘米水泡两夜)、黄酒曲四两,同炒成赤色,加绿矾一斤,拦醋,晒干,装入瓶中火煅,取出研细,再加醋和糊成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每服三、四十丸,好酒或米汤送下。一天服二至三次。此方名“伐木丸”,与平胃散同用,亦治肝气胀满。
    2. 喉风肿闭。用绿矾一斤,拌入醋三斤中,晒干,研末吹喉部。痰涎流出后,以良姜末少许,放在茶内漱口咽下。
    3. 眼睛红烂。用红枣五个,去核,填入绿矾,火上煨熟,加水两碗、桃柳心各七个,一起煎浓。每取少许点眼。
    4. 疟疾呕吐(少阴疟)。用绿矾一钱,干姜泡过,加姜制半夏半两,共研为末,每服半钱。发病日清晨服,醋汤送下。
    5. 大便不能。用绿矾一钱,巴霜二个,同研细,放入鸡蛋内搅匀。封好蛋壳破口,湿纸包旧,煨熟,同酒吃下。
    6. 大便下血多年。用绿矾四两,入砂锅内,封牢,煅红,取出加青盐、生硫磺各一两,研匀,再入锅中封煅一次。冷定加熟附子末一两,共研细,以粟米粥做成蛫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服,米汤或温酒送下。
    7. 妇女血崩。用绿矾二两、水银粉一钱,共研细,滴水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、三十丸,新汲水送下。
    8. 腹中食积。用绿矾二两,研细,加醋一大碗,在瓷器内熬煮,以要搅成膏,再加赤脚乌一两,研成丸子,如绿豆大。每服五丸,空心服,温酒送下。
    9. 走马疳疮(按:即走马牙疳。病处流动,速如走马,侵蚀口鼻,穿透骨腮,全齿剥落,出血流脓)。把绿矾放入锅中,用炭火煅红,加醋拌匀,如此三次,研细,再放入少许麝香,调匀后敷患处。用药前以温水把口漱净。
    10. 白秃头疮。用绿矾和楝树子炼研涂搽。
    11. 小儿头疮。用煅绿矾一两、淡豉一两(炒黑)、腻粉二钱,研匀搽疮上。搽前用桑木灰淋汤洗净头部。
    12. 耳生烂疮。用枣子去核,填入绿矾,火煅后研细,香油调敷。
    13. 汤火伤。用凉水冲绿矾粉浇伤处,痛立止,肿亦消。
    14. 癣疮作痒。用螺蛳十四个、槿树皮末一两,蒸熟,加入绿矾(煅过)三钱,一起捣匀,搽患处。
    15. 小儿疳虫病(病人喜食土和某些生物)。用绿矾研细,加猪胆汁调成丸子,如绿豆大,每服五至七丸,米汤送下。
    16. 甲疸(剪趾甲时误伤肌肉,或趾甲长入肉内,都能形成疮肿,流黄水,烂五趾,痛如火烧)。用绿矾五两,煅到汁尽,研细收存。先以盐水洗疮,后以矾粉厚敷疮上。每到如此洗敷,十日可治好。
    附方